实践育人|青春力量扎根基层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三支“三下乡”团队书写实践答卷

作者: 时间:2025-07-11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组建的三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于7月上旬陆续启程,分赴象州、凭祥、南宁江南区等地,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需求,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边疆发展的一线践行青春使命。

守护童心:安全防线与文化传承双轨并行

7月5日,“守护童心安全‘砼’行”知识宣讲团首站奔赴来宾市象州县。抵达次日,团队便与象州县总工会召开专题座谈会,在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银中辉,县工人文化宫主任梁柳明的介绍下,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现状与师公舞、壮欢、古琶茶制作等非遗文化资源,明确“防溺水安全教育+非遗文化保护”的双重服务方向。

当日下午,宣讲团马不停蹄走进妙皇乡思高村屯里山涧营地,为20余名儿童及家长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成员韦珍娜结合真实案例解析“六不准四知会”核心要点,通过“危险水域识别”情景模拟、趣味知识竞赛等互动形式,让自救互救技能入脑入心。团队还在村落醒目位置张贴防溺水海报,面对面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以“接地气”的方式织密暑期安全防护网。据悉,后续团队将持续深化安全宣讲,并系统调研记录非遗文化,助力民族瑰宝传承。

2E36B

南宁学院“守护童心安全‘砼’行”知识宣讲团成员合影

青砼卫疆:禁毒科普与红色基因共筑边关

7月8日,“青砼卫疆”实践队奔赴凭祥市友谊镇,开启“砼筑禁毒线,青春护边关”主题实践。团队由学院团委书记岑晓婧、专职组织员梁丽君带队,13名成员涵盖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以“青”系列特色活动构建多维实践育人体系,让青年学子在“三下乡”中锤炼才智,在服务边境治理中践行使命。

“青讲堂”以“传统讲座+情景模拟”创新形式,开展沉浸式禁毒主题剧本杀,引导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精准辨识毒品种类、深刻认知危害;“青课程”:开设“科普+兴趣”课堂,融合边境禁毒法律知识与低空经济知识、无人机操作、禁毒主题绘画等体验项目,让知识吸收更生动高效;“青陪伴”搭建“心灵树洞”线上线下平台,为当地留守儿童与乡镇居民提供暖心情感陪伴;“青力量”聚焦红色资源挖掘,走访友谊关、烈士纪念碑等地标,拍摄“边境红色故事——凭祥篇”系列宣传片,以青年视角传播革命精神。系列实践活动既精准对接边境禁毒宣传需求,更以青春之力厚植“守边护边”担当,为边关治理注入鲜活青年动能。

3E65F

南宁学院“青砼卫疆”禁毒科普宣传实践队成员合影

红心筑梦:专业所长赋能红色建筑保护

7月9日,“红心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进驻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麻子畲坡。在张易申、杨波、玉永珊三位指导老师带领下,10名土木、工程造价专业学子将以“专业+红色”双轨模式,对广西土地改革纪念博物馆及周边旧址展开系统调研:运用无人机测绘与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完成至少两栋古建筑的三维数据采集与安全评估,为修缮提供科学依据;挖掘土改历史故事,创作红色微电影与宣传Vlog,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让青春力量在历史建筑保护与革命精神传承中绽放光彩。

572D1

南宁学院“红心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三支团队虽各有侧重,却始终锚定“实践育人”核心,让青春力量精准对接基层所需。学院以此次系列实践为契机,持续完善“价值引领+实践锻炼”的育人闭环,推动青年学子在扎根基层中厚植家国情怀——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实干助力乡村振兴、守护边疆安宁、传承红色文脉,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绽放时代光彩。(文/岑晓婧 图/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宣传部 一审一校/岑晓婧 二审二校/严子翔 三审三校/沈建增)





电话/传真:0771-5900894    E-mail:tjxy@unn.edu.cn

  

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