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院简介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2013年2月,开办有土木工程(分为城市更新、数智化交通建管养工程、数智化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方向)、建筑学(分为人居环境科学方向、数字化建筑设计方向2个方向)、工程造价(分为建筑与安装工程、市政工程2个必修方向;水利工程、公路交通工程、工程造价审计与司法鉴定3个限选方向)、智能建造四个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在广西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评估中被评为4星级专业,获批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工程造价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2022年,“土木水利”获批广西立项新增硕士学位建设点。

学院师资概况:

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专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正高级职称13人(占比9%)、副高级职称55人(占比38.7%),博士48人(占比33.8%)、硕士72人(占比50.7%),“双师型”教师4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广西“八桂学者”、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人。常年聘请90多名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毕业设计。

学院教学成果:

近5年来,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12项,自治区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项,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7项);获得国家级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 ; 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土木工程专业基于“两性一度”的“四真五合”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文化铸魂•校企培根•实践固本:应用型高校土建类新工科人才培育探索与实践》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为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获批全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土建类专业改造升级研究虚拟教研室”获批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学院科研条件:

学校投资1.6亿建成“东盟实验楼”,建有结构实验大厅及反力墙,建设规模位列区内前茅。学院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包含多通道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岩石与混凝土力学试验系统(RMT)、三维全场应变测量分析系统(DIC)、300吨高刚度岩石试验系统、超景深三维观测系统、1000吨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等仪器设备。已建有“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结构安全性能实验室”、“建筑性能提升实验室”、“广西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等实验室,具备开展高水平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条件。拥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构低碳建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筑减碳关键技术与智能建造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南宁市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建筑性能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宁市低碳环保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南宁(东盟)绿色环保技术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学院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

近5年,先后立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46项,举办学术交流30余场,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4篇;立项90项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约1900万元;出版教材5部,著作5部,标准7部;授权专利24项,成果转让9项。组建了“混凝土结构绿色加固技术应用研究团队”、“绿色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等6个科研团队。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设计研究院广西分院、广西中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建工装配式建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广西火天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25个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建成5个协同育人平台。

学院学科竞赛获奖:

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3056人,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测量大赛、造价技能大赛和BIM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近3年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700多项。

学生就业:

近几年有学生考上西南大学、广西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我院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合作,提供本科直升海外硕士平台(1—2年),提升就业竞争力。





(数据截至2025年5月)






电话/传真:0771-5900894    E-mail:tjxy@unn.edu.cn

  

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