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至7月11日,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红心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前往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麻子畲坡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深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完成土改纪念馆及周边古建筑的三维数据采集、结构安全勘察,借助实地测量记录的数据,践行“专业+红色”双轨育人路径,让青春力量在守护历史建筑、传承红色基因中彰显专业担当。
为了更好地对博物馆进行保护与规划,实践团队成员到达博物馆后,深入了解博物馆的建馆历史、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各个展区的主题特色。测绘工作共分为无人机测绘云端建模和实地尺寸测量两个板块,实践团成员分工明确,操控无人机对博物馆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全方位航拍,其他团队成员利用卷尺等工具对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每间房屋进行全方位、高精准的测量,内容包括房屋的平面布局、墙体厚度、门窗尺寸、屋顶结构等,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被精确记录。
测量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宣传视频也在有序进行拍摄,拍摄镜头既呈现出建筑的古朴庄重,又凸显其在当代的历史厚重感。泛黄的土地改革资料、磨损的文件袋和充满年代感的桌椅,这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在镜头下逐一呈现,其细节之处的历史印记被清晰放大,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历史的温度。
队员们提前策划脚本,选取纪念馆内珍贵的历史实物及场景作为素材,用镜头细致记录下土地改革时期的重要文献、农具变迁和群众生活的变化,用镜头语言串联起历史与当下。同时,队员们还拍摄了参观者在文物前驻足凝视的场景,以人的情感共鸣凸显文物的时代价值。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实践团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之旅。此次测量工作为博物馆的科学保护与合理规划提供了专业参考,让历史建筑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得到更有效的守护。这些详实的数据不仅为博物馆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建模与研究筑牢根基,更成为实践团以专业能力守护历史建筑、传承红色文化的直接体现。通过镜头记录红色历史,将我们采集的数据和镜头信息化,呈现在大众面前,让大家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担当。(图、文/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红心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一审一校/张易申 二审二校/岑晓婧 三审三校/严子翔)

实践团到达麻子畲坡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


实践团成员开展测量工作


土改时期的房地产所有权证及简报


实践队成员重游博物馆

无人机拍摄下的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