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9日星期三清晨,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红心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开展以“古韵今风传薪火,红心筑梦谱新篇”为主题,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用专业力量赋能文化传承,让青春热血铸就时代新篇,为红色革命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为红色基因传承奉献力量。
7月9日早晨,实践团成员满怀期待地奔赴麻子畲坡土地改革纪念博物馆,开启首日实践行程。团队与当地负责人围绕土改历史背景、当代价值等话题展开座谈,在交流中深化对实践主题的认知。午后,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带领成员们走进展厅,通过一幅幅珍贵史料、一件件老物件,生动还原了土地改革的峥嵘历程,让大家沉浸式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7月10日至7月11日,实践团成员手持测量仪器,对麻子畲坡土地改革纪念博物馆的各栋建筑展开实地勘测。测绘工作共分为无人机测绘云端建模和实地尺寸测量两个板块,实践团成员分工明确,操控无人机对博物馆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全方位航拍,其他团队成员利用卷尺等工具对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每间房屋进行全方位、高精准的测量,内容包括房屋的平面布局、墙体厚度、门窗尺寸、屋顶结构等,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被精确记录。
测量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宣传视频也在有序进行拍摄,拍摄镜头既呈现出建筑的古朴庄重,又凸显其在当代的历史厚重感。泛黄的土地改革资料、磨损的文件袋和充满年代感的桌椅,这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在镜头下逐一呈现,其细节之处的历史印记被清晰放大,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历史的温度。
7月12日,实践团成员先化身志愿者,带着工具清理博物馆周边杂草,细致打扫地面杂物,让红色场馆周边环境更显整洁肃穆。午后,大家带着慰问品走访附近贫困村民,围坐屋内倾听生活近况,关切询问实际困难,用暖心话语传递关怀,在劳动与走访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让红色实践更添温度。
7月13日,实践团成员带着前一天梳理出的资料漏缺清单,再次前往麻子畲坡土地改革纪念博物馆。大家对照清单精准补拍:为未完善的建筑细节补录影像,为遗漏的展品说明拍摄高清图片,对座谈记录中存疑的表述现场核实。团队在博物馆现场整理新采集素材时,引起了《南宁晚报》记者的关注,记者对实践团成员进行了现场采访,详细了解了团队此行的目的、具体开展的活动内容,特别是利用土木建筑专业知识勘测博物馆建筑、策划拍摄宣传视频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做法。记者对同学们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积极服务乡村发展的青春担当表示赞赏,并拍摄记录了团队工作的场景。
实践团的成果与风采也迅速获得了媒体传播。7月15日,《南宁晚报》以较大篇幅报道了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红心筑梦”实践团在麻子畲坡的实践活动,重点突出了青年学子用专业技能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团队的付出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此次“红心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红色土地上的建筑遗产在青年手中“活”起来,更让土木学子的专业所学在社会课堂上实际应用起来。五天里,同学们以脚步丈量历史,以科技守护根脉,以镜头传递精神,把青春热血熔铸成时代奋进的“混凝土”。未来,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红心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将继续以专业之长续写红色新篇,让红色基因在八桂大地代代相传,让青春之花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永远绽放!
(图、文/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红心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一审一校/张易申 二审二校/雷佳华 三审三校/严子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