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南宁学院“青砼卫疆”科普宣传实践队走进崇左市凭祥市友谊镇匠龙村委,用充满创意的“青课程”为边关少年们带来了科技启蒙活动。团队由校团委书记岑晓婧带队,专职教师梁丽君及13名学生组成,通过“摄影实践+无人机科普”的创新形式,为边关儿童打开科技视界的新窗口。
光影课堂:用镜头发现世界之美
在匠龙村委的活动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教学正在进行。实践队将摄影课程精心划分为“理论认知-技术实践-艺术创作”三个阶段,层层递进,让孩子们逐步走进摄影的奇妙世界。
课程伊始,实践队的学生成员播放了自制的科普动画,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讲解光圈、快门、感光度等摄影基础概念,原本枯燥的专业术语在动画的演绎下变得通俗易懂。随后,他们巧妙地将村内建筑化作天然教具,手把手地向孩子们演示“三分法”“引导线”等构图技巧。孩子们拿着相机,认真地对着周围的景物比划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专注。
“摄影不只是简单的按下快门,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带队老师岑晓婧介绍道,团队别具匠心地设计了“科技+人文”双主线课程。在传授摄影设备操作技能的同时,引导孩子们用镜头去捕捉边境文化的独特符号,让他们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
云端初探:无人机体验激发科技向往
作为摄影课程的延伸,实践队在村广场精心设置了无人机体验区。他们采用“静态展示-功能讲解-动态演示”三步走的策略,让孩子们能够轻松跨越技术的门槛,近距离感受无人机的魅力。
团队带来了1架演示用无人机,在静态展示环节,孩子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人机的螺旋桨、云台等核心部件。实践队成员详细讲解了各个部件的功能,以及无人机在航拍测绘、监测等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村委广场的无人机体验区,那架无人机静静矗立在展台上。黑色的螺旋桨泛着金属的光泽,云台摄像头能够360度灵活旋转,飞控系统的线路板精密得如同星图。当孩子们凑近仔细观察时,无人机突然腾空而起,轻盈地掠过村口的木棉树梢。实时传回的画面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低低的惊呼。这一刻,科技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符号,而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双模互动:“案例解析+情景闯关”筑牢禁毒安全防线
12日下午,为巩固禁毒知识,实践队安排了一堂“案例解析+情景闯关”的禁毒课程。团队成员韦盛宁同学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普及毒品危害,他利用仿真毒品样本讲解常见毒品的外观特征,结合边境地区真实涉毒案例,强调“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零食”“远离娱乐场所不明物品”等防范准则。孩子们通过触摸模型、观看动画视频,直观认识到毒品的伪装性与危险性。
再由团队成员覃瀚谊设计“毒品识别大闯关”游戏,将K粉、摇头丸等毒品的图片与日常物品混排,通过快速问答考验孩子们的辨识能力。现场模拟“陌生人递来彩色药丸”的情景,引导儿童演练拒绝话术与求助方式。
这场融合科技与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不仅留下了100余张小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更在边关儿童心中播撒下三重种子:通过摄影培养的观察力、通过无人机体验激发的科技兴趣、通过禁毒教育筑牢的安全意识。南宁学院 “青砼卫疆” 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证明:当科技教育搭载上安全认知的翅膀,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必将因为新一代的全面成长而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美好。(图、文/南宁学院“青砼卫疆”禁毒科普宣传实践队 一审一校/陈伦民 二审二校/岑晓婧 三审三校/严子翔)

“青课程”光影讲堂现场

练习摄影中的小朋友

小朋友们的摄影作品

无人机低飞现场


向小朋友们演示无人机

团队成员韦盛宁同学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向儿童普及毒品危害

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们

毒品识别大闯关

禁毒小英雄颁奖